世遗泉州(磁灶窑址、安平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2021-12-18 张及时官网

瓷灶金交椅山窑址/

安平桥/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01
磁灶窑址
宋元泉州留给世界的釉色记忆

《金椅瓷灶》

古泉州城郊外的梅溪两畔,作为泉州城郊规模最大的一组古窑址,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静静地讲述着千年前泉州古窑盛产陶瓷,随着泉州港由兴起走到鼎盛、风靡全球的历史。

局部效果图(中)

画家张及时的画作主画面是现在闽南特色的红砖长廊下磁灶窑的遗址。

局部效果图2(左)

左边既描绘出宋元时期一艘艘满载磁灶窑陶瓷的船只,从梅溪汇于晋江后注入泉州湾,行走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上,通往世界各地。又表现出近代磁灶滚道窑瓷砖工业的兴起。

局部效果图3(右上)

局部效果图4(右下)

右边为当时磁灶窑出土的各式各样的似陶非陶、似瓷非瓷的特色釉瓷。
如今,磁灶古窑里,燃烧了1500多年的窑火虽然熄灭了,但静静盘卧的座座古窑炉,是泉州海丝文化沉甸甸的历史见证,折射了灿烂的中外文化交流之光
02
安平桥
天下无桥长此桥

《天下安平》

这是位于泉州晋江安海镇的安平桥,俗称“五里桥”。安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称,安平桥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体现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水陆转运系统的发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嗦啰嗹”

它宛如一条玉龙,横卧于万顷碧波之上,海浪澎湃间,一桥飞架“东西”,是我国古桥梁中首屈一指的大长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赞誉。


水上抓鸭(安海古镇三百余年的竞技遗风)

画家张及时用去繁化简呈现的画面感,表现出一座褪去历史使命的平安欢乐桥。


局部效果图3(下)



安平桥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它是泉州与广阔的南部沿海地区的陆运节点,体现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水陆转运系统的发展.
03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世界仅此一尊

《摩尼光佛》

草庵位于晋江华表山麓,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庵为草构,故名“草庵”。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要素。作为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的重要见证,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显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

局部效果图1

草庵是摩尼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珍贵物证,它与泉州本土文化的融合,体现出10—14世纪泉州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社会特质。
草庵的摩尼雕像18道背光,象征佛教的“十八圆净”,采用佛教的结跏趺坐,采用道士的风貌,把摩尼的形象佛化、道化,与佛道融为一体,表现传入中国的摩尼教“三圣同一”的思想。


局部效果如图2


一座草庵,见证一段传奇;
一座草庵,书写无数惊喜。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