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海》詹保国近期作品
2021-10-13 詹保国官网

现为山东大学(威海)美术系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当代艺术委员会委员

民进威海开明画院院长


渔村记忆

威海有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独特的地理位置,蜿蜒起伏的丘陵地貌,形成丰富多变的海岸风景。不知何时起,这里成了油画写生的热点地区,无数画家来此画海。海岛、海岸、海潮,渔村、渔港、渔民,纷纷奔上画布,涌入展厅。虽说作者不同,手法各异,但看得多了,也会索然无味。对同一题材一窝蜂式的追逐,是一种审美灾难,没有什么比简单重复更折磨人的视觉神经了。

詹保国这些年也画过不少海,与别的画家稍有不同,他似乎一直在隔岸观“海”——画海,又与海保持着距离。他既不热衷表现风和日丽的碧海蓝天,也不热情讴歌渔民的勤劳勇敢,他的画往往就是色块与线条的狂欢或狂乱。你能猜到那是“海与船”,但不会同意是你看到的“海与船”。作为一个内地出生、成长、接受教育的画家,看到海会受到惊吓,对海边日光的曝照,空气的腥咸需要有一个生理、心理适应过程。二十年过去,詹保国慢慢融入客乡,画风露出了脉脉胶东风情。他不再费神探究大海的神秘莫测、变幻无常,也不热衷表现海上的极端天气、人为灾难。他悄然落脚到渔村,舒展开四肢,躺平了呼吸,感觉海风的和煦,体会渔船靠港的心跳。

烟墩角是个古老的小渔村,随着成群的大天鹅来此过冬,忽然成了旅游、摄影打卡圣地。长短镜头的焦距变换,追逐着天鹅,也改变着渔村。商店、饭馆、民宿,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打破了渔村往日的宁静。照相的越来越多,打鱼的越来越少。“花斑彩石”一年年风化,渔民一天天老去。詹保国继“失忆”系列作品之后,在此创作了有关“记忆”的系列。他对已经符号化的海草房缺乏兴趣,他要留住远去的渔火,以及与渔村有关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摄影只能是眼前的记录,绘画却能追忆往昔,假设未来。

没错,斑驳破旧的渔船还在出海捕钓,港口夜晚的渔火依旧星星闪烁。人影憧憧,男女错杂,时空叠加,意象繁复。说穿了,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场景,这是虚构编造,是作者的胡思乱想。可奇怪了,土著如我却不由自主地被带入,恍若白日梦,仿佛回到从前,又分明就是当前。能看到画面散发的烟火气,能感觉到人群的体温,以及欣喜、兴奋、平静、惆怅、困惑的情绪传递。生命活力无法编造,莫非这都是“写生”?艺术的主旋律永远是离经叛道,不同于生活,有它自己的真实。看似的不存在,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只有对现实进行超越和重塑,才能满足艺术家“说梦”的欲望。

“新表现主义”已进入古典话题,“新表现”却永远不会过时。詹保国一直以来受巴塞利兹、基弗等人影响,注重主题选择,强调主观感受,绘画中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注入。他最近这些作品仍然可以看到早期“新表现主义”的痕迹,甚至还有些“表现主义”影响的存在。他不是浅薄的“中西结合”者,而是“为我所用”的实践者。这些渔村风俗绘画,色彩沉着华丽,更像古代佛教洞窟壁画,笔触的厚重遒劲更接近中国书法。画面情景的荒诞并没失去视觉和谐,混乱中有逻辑,随意中有设计。比起“失忆”系列,画得放松了,画得更有绘画性了。看来,“表现主义”与“古典”、“波普”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实这既是渔村,也是世界。渔村的一滴海水,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面镜子。就我的感受而言,詹保国这批尺幅不大的油画,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的门,是他艺术道路的一个新起点。

有一种说法:互联网时代,不存在怀才不遇。这对文学无疑是准确的,网上的文字与纸媒上的没有差别。相比之下,呈现在互联网上的绘画,其还原程度会大打折扣,作品通常与图片相去甚远,有图未必有真相。油画,最好还是到展厅看原作。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杨林


作品欣赏


《白日梦》    220X200cm    综合材料


《伤痛》      60X60cm      综合材料


《那天那夜》  60X60cm      综合材料


《回声》      60X50cm      综合材料



《落潮》      60X50cm      综合材料


《情毒》      60X60cm      综合材料



《虚谷》      60X50cm      综合材料


《风筝》      60X60cm      综合材料


《海腥》      60X60cm      综合材料


《日记》     60X60cm      综合材料



《存在》     60X60cm      综合材料



《小绿》     60X60cm      综合材料


《暖风》     60X60cm      综合材料



《早安•烟墩角》60X60cm    综合材料



《渔夫•鱼》  60X60cm      综合材料



《回家》     60X60cm      综合材料



《夜夜夜》   60X60cm      综合材料



《旅》       60X60cm      综合材料


《琴声》     60X60cm      综合材料



《脆弱的生命》60X50cm     综合材料



《思念》      60X60cm      综合材料



《心火》      60X60cm      综合材料



《欲海》      60X60cm      综合材料


《回首》      60X50cm      综合材料


《外面的世界》60X60cm      综合材料



《在一起》    60X60cm      综合材料


《海之云》    60X60cm      综合材料



《离开的日子》    60X60cm      综合材料



《时光流逝》  60X60cm      综合材料



《冰冻梦》    60X60cm      综合材料



《黎明时分》  60X60cm      综合材料



《伤口》      26X20cm      纸本色粉



《茉莉香》    26X20cm      纸本水彩



《走过四季》  26X20cm      纸本色粉



《鹰之歌》    26X20cm      纸本油画棒



《厚颜无耻》  26X20cm      纸本油画棒


春风沉醉                  

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生命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都是在试图为灵魂寻找安置的处所。生存与死亡,起点与终点,希望与失望,悲欢与离合,将来与过往,在纷纷扰扰的尘土之上,我们要慢慢地来,因为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生活如此,绘画也亦然。

保国的绘画,不能局限地定义在抽象、具象、表现又或是什么。用看似随意地但又真实地涂抹,变成一种模糊的判断,把叙述变得更加的开放。朴拙的笔触给观者带来结实且厚重的感官感受。带有速度感的线和空间,繁星点点。其画面中的苦心经营,在介于平坦和纵深、结构和无形之间,让复杂的绘画性与表现力的破坏性并置。让他人去窥视着他的窥视,也许这就是保国的心思。

在他早年的画面中,压抑和感伤环绕之上,显现出对于家国和生命的感怀。用不曾忘却的记忆,去找寻这记忆中的缺失。历史的存留,事件的再现,全部依赖于彼此的联系。任何例外地发生,都不是因为观念或者标志,而是人。画面之上那些看似随意地涂抹之所以不显得廉价和轻浮,是因为其真诚且厚重的精神。隔着时间的沟沟坎坎,生命中发生的一切欢愉、忧愁、期待,并无二致。在明白过些许的事情之后,由它而去,我想那是一种最好的告别方式。

出生并成长于赣鄱大地,上世纪60、70年代生人的那种内敛且不张扬的性格,在保国的身上尤其地显现。近几年的绘画看起来似乎更加地温情。浑然天成的老道与天真,仿佛矛盾,但又相得益彰,毫不违和。画面之中,能感受到那些无法看见的空气,无处倾诉的哀愁和无法言喻的画外之音。其中的黑色和灰色依然占据着主导,审视起来一切都像是笼罩在帷幕之中。没有清晰的光线和个性特征的人物,也许是模糊了,也许是被时间遗忘。转化和被编辑过的图像,构成了一个以假还真的世界,也打通了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弥漫着的矛盾和复杂的情绪,如影随行。在真与假,暗黑与美好之间飘荡、纠结。能言说出来的表达都是完成时,那些无法言说的还在身体内,吸收循环,慢慢地溶解。

身处的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如政治立场、阶级趣味、大众审美等等。意义上的“现代性的”绘画,早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视网膜的刺激或诉诸于的那些虚假趣味和意义。假面舞会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比任何时刻都变得更加的模糊。思维上的不完善和繁乱常常占据在我们的自我内心中。没有这庞杂而荒谬的世界,也许我们就认识不到爱的完美。在与生活的近身肉搏中,概念、惯性、权利、利益,常常会让我们狼狈不堪。这个虚假泛滥的时代,自由是前提,真诚才最可信。保国把他绘画中所展现的控制与想象,合二为一,这一切便缘于这真实的真诚。不知轻,亦不会感知重。在这两极之间的抉择和游走,力量,亦来自于这一场又一场的角力。

出世与入世,上山和下山,个体自我意志的生存是一种本能。如果不愿意就此消亡,那就要在不断失落的痛苦中持续地寻找生机。在此中创造出的空间,让我们能力求解脱,还以肉身一个自由,保护着那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尊严。

沐晨到黄昏,在一天即将过去的时候,凝望着画布之上的堆积,嗅着颜料的味道。感谢着过往,依然还在期待着明天还会带来什么。

我们在等,等冬去春来,等一树花开。

郭笋2021年5月写于轻骑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