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创​作​ <上>
2021-01-14 赵星

中国水墨人物人物画这一艺术形式,自开创以来已有近千年历史,是中国画成熟最早的画种。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徐悲鸿、蒋兆和等老一辈中国人物画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用西方造型观念和方法来改造中国画的表现力,使水墨人物画不仅继承了传统写意人物画的笔墨因素,更把造型、色彩以及画面的构成、意境的营造等多方面因素纳人同等位置。
徐悲鸿在继承传统笔墨精髓的基础上,开创了学院派的水墨写实人物画风,注重现实主义的表现,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徐悲鸿的影响和带动下,新画风的画家不断涌现,创造力被大大激发出来。蒋兆和就是另一位擅长水墨写实人物的大师,创作出了一批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我们完全可以说,当代水墨人物画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意人物画了,它是传统写意人物画在这个时代一种新的发展面貌和表达方式,有着时代的审美特征和情感体现。
现代中国人物画创作者需要对现实生活深入观察与体验,表现中注重人物造型的生活化,注重笔墨语言的丰富多彩,注重水墨、色彩、空间等的有机统一。这些都是对传统水墨写意人物画作存在的不足而进行的革新。其次是对现代生活的关注,关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生存状态、人生价值取向等,思考在日益发达的工业文明下的各种各样新的社会问题。从许多有代表性的现代人物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新的语言形式的运用和新的造型观念的注入,无疑使他们新的艺术观和新的审美趣味的体现。
当我们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往往只注重线条对形体结构的表现等一些表面形式,却忽视了造型意识层面,即造型不仅仅是包括造型的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其内在精神的把握。现代人物画造型的学习既要对笔墨形式等技术性因素做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求对人物造型观念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理解,造型技术只是手段,而关键还是造型意识。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方式意象造型。笔墨在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意象造型观念却贯穿水墨人物画的始终,就现代绘画而言,我们不能固守于传统的笔墨程式,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能驾驭传统,真正使传统的东西为我所用,而不是做传统的奴隶。同时,也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的写实主义,使水墨人物造型“机械化”。
笔墨与造型的关系问题,是新世纪水墨人物画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关中国画的许多争论,几乎都是围绕着水墨人物画的许多争论,几乎都是围绕着水墨人物画处理笔墨与造型的关系而展开的。这里所讲的“造型”不是指中国人物画古典形象的“造型”而是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以“科学的”面目出现的写实观念的“体面造型”。这一造型方法的传入,使21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语言乃至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因此,如何解决好造型与笔墨的关系问题也就成了新世纪水墨人物画关注的焦点问题。体面造型与书法化的笔墨相结合,为新世纪中国的水墨人物画带来新的生机,整个世纪,中国画的发展都便现在人物画的变革之中。由于人们过分的注重体面造型,难免会减弱甚至忽视书法化的体面造型,难免会减弱甚至忽视书法的笔墨语言。甚至会提出疑问,即书法化的笔墨语言能否正真解读体面造型。在八十年代之前,过分的强调以西方文化思想来挽救中国,从而造成写实主义的兴盛,使笔墨与造型很难达到某种程度的交融。水墨人物画从单一的写实主义人物画风中解放出来。书法化的笔墨语言又重新发挥了它的作用与价值。首先,就笔墨问题而言,第一点,中国画不能没有笔墨,它本身不仅是一种语言,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也承载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蕴和气质。所以,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造型必须以笔墨为依托,运用笔墨的手法也是水墨人物的主要特征。第二点,笔墨不是独立的、固守的,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如果把笔墨还是囚禁在传统的形式中,那么也很难发挥它自身的表现力。但这种发展和改进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笔墨更深层次的把握上。第三点,笔墨必须围绕人物画造型来发掘自身价值。造型起到骨架的作用,使其形象能够跃然纸上,形象不严谨的水墨人物画不算是一幅成功的作品,而且过度贴近或者疏离人物造型的笔墨,都会丧失笔墨在人物画作上表现的意义。


赵星老师作品赏析:
《拾贝天涯》

《格桑花又开》

《缘》

《春天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