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星笔下的西部 ——白马诗篇
2021-01-12 赵星

冯远评语:

作为中国画家,赵星表现出对水墨异乎寻常的敏感、敏锐,以他的出生和早年生活经历以及健硕的体格,原本似应对强悍浑厚表现出与生俱来的偏好,但改变了生活环境的赵星,对于艺术语言掌控的变化显得十分自然,甚至表现出优于南方画家对水墨的认识理解。然而他热衷的题材媒介,却是生活在高原和西南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态,有趣的是,赵星过滤去鲜明的色彩,还以单纯的水墨,又以快捷劲挺的细线结构造型,并且善于营造澄明淋漓的水晕墨章效果,令人称奇。近年来赵星注重了用笔用线的厚重与苍劲,兼以大块墨色对比,突出了画面主次和层次效果,取得明显进展。

2020.10.10与老师冯远在兰州相逢携新作请教



白马散记
——赵星

采风途中

地处甘肃南部的陇南地区,山大沟深,气候温润,我的青少年时代就在这里度过。这块土地对我而言是终身难以忘怀的地方。40年前,我在知青点打起背包告别了美丽的山城,踏上了求学走向社会的道路。不觉间四十多年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常在梦中走进这块神奇的土地:云雾如丝带般缠绕于腰间的南山,月色中的白龙江。
流向南方的白龙江

青少年时代的记忆是那么清晰,中学毕业后,我和一群伙伴们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走进白龙江畔的东江水大队插队落户。无论白天的农活多么辛苦,但每次收工回来天幕上布满繁星的时候,借着昏暗的灯光伙伴们便有人在认真看书学习、有人在低沉的二胡声中轻轻吟唱。而我则拿起画笔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

听人们说山的那边有一个神奇的民族。通常称他们是白马藏族,就在不远处高楼山的后边。

   
陇上难见的风雨桥  
 
   
 早春乍暖还寒

于是我知道了这么一个民族。而真正走近这个民族了解这个民族的夙愿却用了近四十年才完成。

本以为白马人就是藏族人的一个分支,是从事农耕的藏族人,以至于对这个民族的印象仅停留在大山深处有这么一群头戴沙嘎帽上插白鸡翎、喝咂杆酒且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

几十年来,无数次的往返于甘南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自以为对甘肃境内的少数民已是十分了解。数年前我曽自驾到铁楼乡寻访白马人竟然无功而返,也许是无情的岁月已经把我要寻找的东西早已化作烟尘,我竟然没见到一点与白马相关的踪影。那时我就感觉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的褶皱里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我们了解的究竟又能有多少?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于故土的眷恋,促使我义无反顾的决心再自驾走一趟魂牵梦绕的白马山寨。

山寨早春

高楼山脚下的白马河不知道流淌了多少年多少代。在铁楼沟入口不远处的右手,有一组很有特点的建筑,门口写着“白马人家”。这家的主人便是赵广田老弟,广田是本地人,也是白马人。我与广田数年前有一面之交。这次找上门来显然是因为第一次见面时,彼此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广田话不多,为人实在,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尤其很喜欢字画,见了画家格外热情。此次来前听朋友说,他自己筹建了白马博物馆,把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做得很好,已经今非昔比。

早春的陇南寒冷中已有几分暖意,我开着自己的越野车一路西行。几日的旅途劳顿跨越千山万水,终于走到铁楼沟口。广田就在自家门前等候,几年不见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多了几分沧桑感,发间也多了几缕灰白。环境的变化就太大了,当年的干滩修满了各种民房,几乎水泄不通十分拥挤。白马人家就在路边的小山坡上。

走进小院却让我眼前一亮,真是别有洞天,院内建筑整齐有序,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花草繁盛就是一座生态花园。主人先是带我们粗略参观一圈儿,而让我最感兴趣的迫不及待想看到的则是广田的白马文化博物馆。果然名不虚传,馆里面陈列着白马族各个时期的文物,有生活、生产,文化等许多用具,很是齐全。基本上能感受到白马先民们劳动生活气息。使我感叹的是以个人力量收集如此多的文物是怎么做到的呢?听说多年来他把自己很大的一部分精力财力用在这些文物的搜集上,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成了研究白马文化的专家。





在他如数家珍般的介绍时我暗自思忖:在这大山的深处有如此热爱本民族文化,并倾其所有加以整理保护并坚持不懈需要怎样的情怀和毅力啊。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铁楼沟的日子里,白天广田带我走村入寨,游走在大山的怀抱中找寻白马人生活的踪迹。山野里的梯田已见新绿,树木的枯枝己隐约发出新芽。灰褐色的枝条在寒风中轻轻摆动,几缕炊烟伴着淡淡的山岚给静穆的山谷增添了些许灵动,些许凄美。和其他地区的农村一样,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找到有民族特色的白马人并不是容易的事。社会生活的变化,己很难分辩谁是白马人。这也就是数年前来此找寻不到白马人的原因。

辛有广田领路得以走进白马族人的家中近距离与他们交流,更多的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的近况。几天下来才有了比较大的收获,他们有的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有的拿出自己的照片,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我被他们的朴实善良所感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眼前显现。







入贡山顶我似乎隐约听到白马先民远去的足音,白马河畔分明能听到白马英雄急促的战鼓声。我的思绪如插上翅膀一般的寻声追随而去……这就是创作的灵感,这就是灵感的源泉。到了夜晚广田又找来大量可视资料毫无保留的让我查阅并耐心讲解。从大量的资料来看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是花了大的力气做了大量的工作整理,搜集,出版了相当多的资料。铁楼沟的夜晚天幕上的繁星又大又亮,空气格外纯净,我们如穿越了时空一般重温了这个民族的兴衰史:早在上古时期,陇南就具备了适宜人类童年阶段生存繁衍的优越自然条件。是农耕文明、渔猎文明与游牧文明文化圈的交汇区。正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特殊环境,孕育产生和传承了陇南独有的白马人民俗文化。白马人民俗文化首先表现在其独特的服饰、色彩、舞蹈、语言和曲调以及生产劳作、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自然崇拜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和“约定”。与羌、藏等其他民族存在明显区别。仅从服饰来看,白马人的衣着相对藏族来说在厚重中多了灵秀和精致,色调统一又丰富多彩。关于白马人的族源学界有多种观点,但比较倾向于氐人说。古氐人是一个古老而强悍的民族,曾叱咤历史风云,建立过仇池国、前秦、后汉等政权,对我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氐民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其民俗文化资料的保存仅散见于一些历史文献,且显得异常支离破碎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这个层面说,作为古氐人民俗文化的直接继承者陇南白马人,其保留至今的民族民俗文化无疑对研究氐族历史与文化具有化石般的意义。传承的现实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共同作用,严重威胁着白马人民俗文化的传承,如果不及时采取切实有力的保护措施,白马人民俗文化将随时存在从历史上彻底消亡的可能。


冬日在“白马人家”的日子,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白马人生命的顽强、生活的艰辛、文化的丰厚,为之震撼。他们的历史神秘悠长、深沉厚重。我突然明白了广田为什么不一心埋头经营自己的农家乐而花这么多精力财力建立博物馆。敬佩之余不免又感到一丝伤感。

多年来返朴归真的意愿就在这大山里与白马人不期而遇并碰撞出火花,这种感觉真是无法言说,也许只能通过我的画面去表达。

我眼前白马人形象渐渐清晰起来:他们踏着欢快的脚步,纷纷向我走来,创作的激情无法遏制。在返回后不久一副副草图就在短时间内完成。






完成一副创作,仅靠激情是不够的,还得有超越激情的理性去把控。虽然说对于画家来说画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但选定了题材怎样画好才尤为重要。所画内容的不同完全可以决定你所选择手法的不同。这一点采风归来后让我颇费心机,大动脑筋。

技法的细节问题暂切不谈。从初步的尝试来看,诗意的表现白马人顽强不屈、苍桑久远、悲怆厚重如史诗般的生活历程便是我所追求的画面总基调。营造这种气氛就必须用浓重的笔墨,大块的黑白对比,鲜明富有个性的人物造型烘托主题。这一点有别于我以往的创作,尤其是大块面墨色运用上对我而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祭火》便是范例。随后又创作出白马诗篇系列《白马人与池哥昼》等大尺幅作品,通过白马诗篇系列组画的创作我的心灵受到了感动和洗礼,同时找到了归属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这一命题的创作,竭力解决写实与写意之间的矛盾找到平衡点,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谨以此短文表达我对陇南白马的怀念,同时感谢广田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守护以及对我的帮助。我在东南你在西北我们天各一方,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夙愿:尽我们的绵薄之力,让白马这个东亚最古老的部族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更多的人走进她了解她,一起唱响白马诗篇。
                              
2018.12赵星于厦门

作品欣赏:



《白马人与池哥昼》200X550


白马人与池哥昼局部1


白马人与池哥昼局部2



白马人与池哥昼局部3


《白马山寨记忆》138X68


《过年》138X68


《山寨无眠》68X68CM


《待得春风山花开》138X68


《祭火》200X200


《正月欢歌》3700X1500CM


《正月欢歌》局部图1


《正月欢歌》局部图2


《正月欢歌》局部图3



画 家 赵 星 

1960年生于北京。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系国画专业。作品参加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全国“文学插图作品展。获“当代中国青年美展优秀奖”、“甘肃省首届连环画评奖绘画一等奖”“甘肃省美展一等奖”,“福建省第三届书画节金奖”,入选“新中国美术家系列——福建作品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展出及奖项多次。十五集写意人物画教学节目“一日一画”在央视书画频道播出。先后出访荷兰、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美国、墨西哥、瑞典、挪威、丹麦等国家进行办展交流活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甘肃省美术馆,福建省美术馆,宁夏美术馆,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官方艺术专业机构收藏。出版有《中国画名家艺术研究——赵星写意人物》等多部个人画集。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美术出版界近30家美术专业出版社联合提名为“100位最具影响力画家”。曾任厦门书画院院长。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厦门老年大学画院名誉院长,甘肃金城画院名誉院长,厦门市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