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磊,原名白锡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原任厦门美术馆馆长,现任福建省花鸟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创作中心执行主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厦门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江苏省国画院和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

砚边偶思录(一)
白磊
○“水晕墨彰”之法,可以产生一种“审美距离”,正由于有了这个距离,多了一些清淡,多了一些空灵,多了一些想像的空间,更容易唤起观众的情感,无形中补充和增加了审美对象之美,故古人有“雾里观景景更美”和“月下观花花有情”之佳句。


○意象之画,妙合天趣,妙在有意无意之间,趣在似是而非之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画画也一样,切忌太过完美,没亮点的作品看似完整,却没有打动人的地方。

○古人有“计白当黑”和“画外功夫”说法。写意画的创作过程是一场自我思考的心理体验过程,也是画“黑”体验“白”,画“画内”体验“画外”的过程。画“黑”不知“白”,没有灵魂,画“画内”不知“画外”,没有意境和情趣。

○我关注偶然,大自然中不经意的偶然发现,即使一个细节,即使不引人注目,即使一瞬即逝,可正是这种偶然,使大自然变得奥妙无穷,常常扣动我的心弦。我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许是艺术萌发的根源。

○用自己所熟悉的方法循规蹈矩的画画往往十分顺手,画作源源而出却未能尽意。正如陈子庄所讲的“功夫深一分,天趣少一分。”追求某一种想法若急于求成结果是十天半月却没有一张作品存活,只好作罢。接连几天不动笔静养,突然有一天手痒,不假思索地试试,反而喜出望外,有了收获。有一位老师告诉我,往往为赶某一展事而急于赶画作品,结果都全功尽弃,把平时随意画的作品寄出却能如愿入选。画画,严忌娇揉,严忌硬碰,画画须带几份游戏,几分运气。

○所谓“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按照感觉去做的法则,一切技法都可产生,也就是最高明,最准确的画法。石涛讲“古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我之腑肠”,表达的正是这种意思。

○“画为心迹”,画家用心去催发笔底万物的生命,又将这生命的痛苦和欣悦传递给每一位用心的观众。画境之美,美在令人动心,动情。

○有些看似不伦不类的画法常令我感到兴趣,从中依稀能看到作者的思想和灵魂,兴之所至的纵横挥洒令人有琢磨的空间,比起那些轻描细作,无病呻吟的画要强很多。

○好的画,首先看上去像某家某派,继承和吸收已经融进了作者的血脉。一味模仿他人,终难有所建树。

○所谓“大写意”,一定要“大”得起来,这个“大”当然不是粗放草率,狂怪浮躁,而是指大意境、大气象、大手笔,从内涵到形式都给人一种整体的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

○中国画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处理画画多种矛盾、对立的过程。中国画处处体现和完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构成关系,巧妙地处理和化解这些矛盾,主次分明,形成节奏,便有了趣味。这一切理论上讲,看似简单,但需要长久的磨练。

○把自我目标确定为艺术创造的灵魂,并把它放置到古代和现代的接点之上,以全新的生命轨迹去图解它。艺术便有了亮点。

○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时时撩拨着我的神经,引起创作的冲动,这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抓住这点滴的感动,努力去挖掘,即便是一个很小的细节,有时也会画出闪光点的画面,艺术家需要的正是“明察秋毫”。于是,我有了一方“有意无意之中”的闲章。.

○我总把在宣纸上作画当成一种“智力游戏”。洁白无瑕的宣纸,变幻无穷,琢磨不定,全凭意念的驾驭,游戏般的笔墨色彩组成丰富多变的画面,让你想再重复一遍都不可能。写意画作为一种语言其难在此,其自由也在此,其创造力也在此,其魅力和奥妙也在此,故乐此不疲。

○艺术风格是画家平生心血的结晶,它是人格的化身,是个性的展示,是艺术的创造。创造是可贵的,即使在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长河中成不了涓涓细流,哪怕是一颗晶莹的水珠,也会显得光彩夺目。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创造是艺术的灵魂。






